《天安门母亲网站》— 诗歌 随感 其他

精神日出 ——記一九八九中國民主運動




北明



題記:再讀當年北京街頭盛況,我再度意識到,那是近代以來中國民族唯一一次精神日出。

 

 

  ……大街上隐约传来口号声。

 

  我奔出门去。新街口由北向南,正在通过游行队伍。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政治学院、北航、民族学院、……队伍秩序井然,紧靠马路右侧,外围是手拉手的纠察队。毫无疑问,这既是出于维护交通方面的考虑,又可防止别有用心者混进队伍。标语口号表达了心声:“耀邦,我们来送您了!”“耀国兴邦、英名永垂”、“打倒官倒、清除腐败”、人民警察爱人民”、“爱国无罪”、“我们要民主、要廉政”、“对话”……一幅巨大高耸的标语牌,由十几名学生分组抬着由远而近。鲜明醒目的大字是:“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今夜,北京各高校的所有游行队伍都从这里通过。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浩浩荡荡。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年轻的一支自由、主体的大军,真正的“人”的大军。此刻,这支大军正迈着人类尊严的步伐,热情澎湃地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1989年五月長安街遊行的北京高校學生。(圖片取自網絡)

 

  我猛然冲出人群,站在远离队伍与围观人群的黑暗中,想止住激动的泪水。却发现朦胧街灯下,口号声如潮,四面八方正在涌来并形成另一支自由、主体的大军——人民。

 

  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平日里事不关己的冷漠神情一扫而去。他们伸出双指向学生示意,举起自制的上写“大学生万岁!”“你们辛苦了!”的小牌子向学生致敬,他们和学生一起呼口号,并自觉地协助纠察队维护游行队伍的秩序。

 

  “你急什么?等这截过完了你再过。”一位中年人对一位推自行车的青年人说。

 

  青年人更加抓耳挠腮:“我是想到马路当中送他们一程,这边全是人了,人行道骑不成。”

 

  马路当中,正有一个庞大的群众自行车队与学生同行。“那也不行,你没见人家手拉手拦着哪!”

 

  队伍接近西四,民众的情绪和人数已远远超过了学生。人们将人行道栏杆上的交通标语,折回前一半“高高兴兴出车去”,剩下后一半——“平平安安回家来”——高高举起,向学生们示意。

 

  人民是学生的后盾,是学生的家,这半句话寄托了多少父老兄弟姐妹的担忧和关切。表情庄严的学生们湿着眼睛,哽噎着对路边的人群不断说:“谢谢,谢谢。”

 

西单,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站在街道、巷口、商店,站满过街天桥、十字路口,挤满公共汽车窗口,伸出了无数双手臂。万头攒动,镁灯闪闪,口号声声,人们怀着前所未有的忧虑和钦佩,送学生们走向一个伟大壮举。

 

  “人民”这个字眼,一下子变得具体而生动。

 

  “人民万岁!”

 

  文化大革命时,只有一个人喊这口号。他不是人民。

 

  现在,人民自己说:人民万岁!

 

  这意味着人民不再是一盘散沙、一群不关心自己权利和义务的乌合之众。在权力的金字塔底座,他们终究意识到他们不是一块块被砌垒在各自行业的无知无觉的石头,他们开始从意识上乃至行为上联合成一个巨大的整体,第一次找到了足以消除彼此之间种种差异的共识。他们从对学生的支持和关切中,从民主与廉政的呼声中找到了默契。

 

  第一次,中国人与中国人开始相识了。

 

如莫札特的纯净加上萧邦的热情加柴可夫斯基的恢宏加上瓦格纳的激越加上贝多芬的雄壮加上德沃夏克的新大陆……有人听过这样的魂魄与精神的交响吗?

 

1989年五月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圖片取自網絡)

 

  曾经在八四年那个失恋的冷秋,我独步长安街,丈量人生苦昧,挣扎于心灵的沉陆,正从迎面而来的橱窗里,辨认自己久别而陌生的面孔和影子,突然听见一阵宏大的钟声。北京站鐘塔楼振荡心脾的钟声里,我仰头向西,凝视中,那轮红色的日头正缓缓沉落。那一时刻,我如失足获救般忆起了米开朗基罗的那句话:“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他自己。”从新街口、西四、西单一路走来,走上长安街,在人海人山之中、在巨大默契的心之海中,我又一次铭心彻骨地忆起了这句话,再次感到一种崇高美,感到生命的新一次升华。

 

  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选择:我选择审美我就必须选择人生;我选择审美的艺术和真诚不欺的人生,我就必须选择生命的自尊自爱和自卫;我选择个体生命的自尊自爱和自卫,同时也就选择了对全人类及一切生命形式的尊重爱护和捍卫。

 

  我捍卫人类的尊严,就不能不为汹涌的民主潮流所感动,所溶化,所升华。……

 

(點擊看《告别阳光——八九囚禁纪实》第二章“自由潮”全文:https://1989bbs.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17.html )  

 

 



—— 原载: 《纵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