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母亲网站》— 诗歌 随感 其他

她的生命之花永不凋謝——齐家貞《红狗》序


蔡詠梅



我是在零五年墨爾本開會認識家貞的。這時的家貞已過耳順之年,因此對她的初始印象自然是定格在她生命的黃昏歲月,青年時代的家貞如何只能憑想像了。後來看到她高中畢業時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家貞清秀娟好,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正是花季少女,她嘴角含笑,明亮的雙眸,充滿憧憬地凝望著前方。

    看到這張照片我感傷不已。人生最值得留戀的就是青春歲月,但家貞的青春之花正待盛開已被狂風暴雨摧殘而凋落,這張照片大概是家貞唯一可堪回味的青春倩影了。高中畢業後充滿人生夢想的家貞僅因為想出國留學深造,當中國的居理夫人,結果成為青年反革命份子,被投入監獄坐牢十年,所有青春少女的歡樂、夢想全部被葬送,還連累家中四個弟弟的人生也被毁掉。歷經十年黑牢重歸人間,家貞與也是勞改釋放犯的父親及三個弟弟(母亲亡故,二弟正在劳改)攝了張全家福。這張照片上的家貞依舊是清秀佳人,但歡樂和憧憬已不在,前途茫茫,面向鏡頭的是一個憂傷憔悴的女子。這一曲悲慘的青春哀歌,家貞寫進她已發表的第一部自傳《自由神的眼淚》。

    暴君毛澤東死掉,文革結束,中國冰封的政治寒冬開始解凍,但家貞的苦難並未結束。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的殘酷階級鬥爭政治扭曲人性,摧毀了無數家庭、親情、愛情、友誼。暴風驟雨雖然過去,但給無數中國人留下了深不可癒的心靈創傷,許多劫後餘生者仍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無法正常地建立家庭享受愛情婚姻的幸福。這時的家貞已三十六歲,情感的空白使她草率結婚結果陷入十年的婚姻地獄。家貞的丈夫也是受過政治迫害的苦命人,是個劫後餘生的右派份子,兩人本該同病相憐,相亲相愛,但他不愛家貞,他一直深愛的是早年由于政治因素而被棒打鴛鴦的初戀情人。只因為重新回到社會需要建立一個家庭,才功利地選擇了家貞。渴求情感生活的家貞婚後發現真相非常痛苦。而且兩人性格又水火不相容。家貞感情強烈,愛憎分明,但丈夫在下層社會掙扎求生打滾多年,養成冷漠寡情精於算计的性格,也使家貞難於忍受。兩人性格不合,口角沖突不斷,感情最後由不愛變成仇視,雙方都用最激烈的言詞來傷害對方,甚至不顧體面當眾大打出手。家庭變成地獄,痛不欲生的家貞五度棄家出走,但那時大陸百姓生活普遍貧困物資缺乏,家貞竟找不到一片可遮風擋雨的容身屋頂,又不得不屈辱地回家忍受丈夫的冷漠和絕情。

離婚後家貞又和一個有婦之夫的前獄中難友發生婚外情。兩人愛得熾烈,但在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中,只能偷偷摸摸約會,提心吊膽,還要受到自己良心的煎熬,最後不得不結束這一痛苦而又無希望的愛情。

家貞的婚姻和愛情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有中國那個時代的深刻烙印。家貞把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磨難寫入了她新出的第二部自傳《紅狗》中。為什麼選用這樣一個書名?因為家貞在惡夢里看到一只狗被人活活剝皮渾身鮮血,這對她被現實血淋淋撕裂的情感生活恰好是一個極之鮮活的象徵,她在现实生活里常常重復想到自己舆这只紅狗相同的命运。

    家貞性格爽直透明,她的婚姻愛情、夫妻間的相互傷害和衝突也寫得坦白暴露,讀來令人沉重得透不過氣來,有好幾次我不禁在心裡嘆息道:哦,家貞,這樣可怕的日子你是以何等樣的意志熬過來的?在你瘦小的身軀究竟蘊藏著何等樣強大的力量?

   我發現中國女性面對逆境、面對生活的巨變所展示的勇氣、意志、韌性及生命力的強悍,往往超越她們的異性同胞。而家貞即是最典型的一位。不論是十年黑獄的摧殘,社會歧視帶來的屈辱,貧窮生活的煎熬,還是感情生活的折磨,這一切家貞都堅強地熬過來了,而且始終咬牙奮發向上。她三十九歲當母親,四十三歲上電視大學,一九八七年四十六歲,年近半百,不通英語,又遠渡重洋隻身到天涯一方的異國開始新的人生。失敗的婚姻和痛苦的愛情並未挫傷她重新追求愛情婚姻的熱情。她是如此的熱愛生活,性格是如此的開朗澄澈,在我認識的家貞身上讓人絲毫感受不到過去不幸生活留下的陰影。而最令人佩服的是,重未作過筆耕的家貞在她六十歲時又首次拿起了筆開始寫自己的歷史,為自己被摧毀的青春,被迫害的父母弟弟及一代被專制祭壇犧牲的所有難友們留下紀錄。且不提忙於生計之餘寫書是如何的艱難,即或要喚回那些痛苦的記憶重新撕開流血的傷口也需要無比的勇氣。為此許多人選擇了遺忘,但家貞作出了勇敢的選擇。或許她的傳記算不上甚麼優秀之作,她也不是什麼名流要人。但她的傳記的的確確是一部血淚寫成的個人奮鬥歷史,是一位堅強的普通中國女子不甘心於命運擺布的真實的生命寫照。如今夕陽西下,家貞的青春已一去不復返,但她的生命之花沒有凋謝,仍開得燦爛奪目,熠熠生輝。


20079月于香港

—— 原载: 《纵览中国》